“回炉再造”实现“变废为宝”!无锡经开区“无废城市”建设有良方
(资料图片)
交汇点讯 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开模式”,助力无锡“无废城市”建设。随着城市扩张加快,不少城市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而在无锡经开区,建筑垃圾却有大用途。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高凯路22号的经开区建筑垃圾消纳循环利用项目现场,只见五花八门的建筑垃圾被传送至一系列的设备中,经过筛分、破碎、除杂等多道工艺处置,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功变身为“城市矿产”。
据介绍,建筑垃圾消纳循环利用项目占地约1万5千平方米,对无锡经开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装潢垃圾进行配套处理,并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料生产建材产品,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达50万吨。
“经过处理,建筑垃圾能有60-70%被资源化再利用。”建筑垃圾消纳循环利用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建筑垃圾运来后,将先通过人工分拣将建筑垃圾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红砖及剩余不可利用物,进行外运处置。第二类是废木板、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将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回收处置。第三类是混凝土块、石材等现场粉碎后实现资源再利用。
在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内分有多个区域,进行建筑垃圾粗筛选、细分拣、加工等生产环节。原本杂乱无序的建筑垃圾,经过加工处理,有的变成了细腻的骨料粉末或颗粒;有的被进一步加工成了大小相等的条形灰色砖块,对接市场上的需求方。
建筑垃圾消纳循环利用是无锡经开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典型缩影。无锡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以统筹抓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目标,以美丽经开建设和减污降碳为抓手,重点推进工业、生活、建筑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精细化管理,协同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为把经开区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示范区”努力奋斗。
从无锡经开区发布的《无锡经济开发区“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区“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的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培养一支专业化固体废物管理队伍、培育一批“无废细胞”,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固体废物协同收运体系基本建成,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变。
在具体实施上,无锡经开区更是亮出了“五连招”:在推动一般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精细化管理上,推进工业固废源头减量,推动重点企业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在推动危险废物收运全覆盖和规范化管理上,健全小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收运体系,积极拓宽危险废物小微收运体系覆盖面,完善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运体系;在推动生活源固废源头减量化和精准化上,推动生活源固废源头减量,开展生活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大力推动“无废细胞”创建,引导全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在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上,深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稳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在推动有机废弃物全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上,健全有机废弃物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布设收集点和集中处理中心,加快建成园林绿化废弃物“收、运、处、用”一体化示范区。(周阳、季文霞)
编辑: 魏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