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村会玩”!美了!富了!幸福了!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叙州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充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和内驱动能,形成“村民订村规、村规约村民、村庄村民管、监督全过程”的农村基层治理新局面,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文明在叙州大地蔚然成风。
日前,在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小洪正耐心地给村民讲解小程序“川善治”的使用方法。
今年五月中旬,喜龙社区村探索开发了“川善治”基层治理数字化小程序,分为“村规民约”“村民说事”“通知”“三务公开”“党群服务日志”“村庄大事记”五大主题,其中“村规民约”将“积分制”管理和数字化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积分”评定内容,并设置“积分规则”“评议规则”“积分公示”“积分超市”四大板块,推动村民“积分”管理规范化、智能化,构建乡村“智”理新模式。
(资料图)
学习完小程序“川善治”的使用方法后,村民罗国琼拿起手机,现学现用起来。
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村民 罗国琼
“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川善治’这个小程序,学会了用起来很方便,就叫了同村村民来修剪树枝,他来剪我来拍,把视频拍上去申请了积分。”
有了这个小程序,村民不仅使用方便,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还解决了“积分”超市存在统计量大、事项杂等难题。
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党支部副书记 杨小洪
“这里就是我们的积分兑换超市,以前我们是每年统计一次,在年底的时候根据统计的情况发放给村民进行兑换。现在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将实现每月兑换一次。”
作为一款基层治理数字化小程序,“川善治”也是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直在外务工的村民郭洁正是通过这一渠道了解到了村上的招聘信息,准备回村就业。
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村民 郭洁
“我在村上‘川善治’小程序里面看到招聘信息,在上面报了名,然后他们就通知我来面试,避免了我们跑多余的路。”
“川善治”小程序推广虽然才短短的十来天,但已经有300余户村民加入小程序,占龙社区村常住人口的60%左右。
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党支部副书记 杨小洪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争取全村村民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基层治理与群众参与精准对接,提升治理工作成效。”
在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的过程中,如果说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是用“小程序”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那么,樟海镇则是以“小家”带“大家”,常态化选评、树立身边的“最美”典型,让“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在樟海镇红荔社区村,一场特别的表扬会正在进行。会上,20户家庭被授予“美丽家园示范户”“最美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等称号,还有16名村民被授予“好儿女”“好媳妇”“好夫妻”等荣誉。
樟海镇红荔社区村村民 张义琼
“这次被评为绿色家庭,我很高兴。接下来,我会继续保持好家里的清洁卫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樟海镇红荔社区村村民 徐洪
“我被评为美丽家园示范户,很高兴。接下来,我也会起带头作用,成为乡风文明推动者。”
据了解,红荔社区村是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制定了《红荔社区村村规民约》,出台了《红荔社区村村规民约量化管理办法》,每季度都要对各社区每家每户,通过量化打分进行汇总公示,评选出“美丽家园”,张贴“红黑榜”“荣誉榜”,对在各方面做得好的家庭予以“荣誉榜”“红榜”表扬,差的则予以“黑榜”警示,以此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家庭文明程度。
不仅仅是红荔社区村,近年来,樟海镇各村(社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性,真正形成群众事群众办的良好氛围,带动广大村民在评比活动中学习先进、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22年,全镇共有422户村民在各类乡风文明评比中受到表扬。
樟海镇党委委员 王羽
“我们全镇的各个村都在进行系列奖项的评比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争先创优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
喜龙社区村的“智能化”和樟海镇的“常态化”只是叙州区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叙州区还将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治理新模式,以特色产业、精神文明、村容村貌和社会治理等为着力点,用实践探索出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图文丨刘倩 何海翔
编辑丨杨均梅
责编丨刘倩
编审丨严莉
监制丨张玉婧
标签: